合同纠纷

报了培训机构“包过班”,最后没通过考试能要求退费吗

  “包过班” 是当下不少培训机构推出的热门课程,通常以 “考试不过全额退费”“签订保过协议” 等宣传语吸引消费者,尤其在职业资格考试、学历提升考试等领域较为常见。然而,这种看似稳妥的承诺背后,往往隐藏着不少纠纷。

  网友咨询:

  报了培训机构“包过班”,最后没通过考试能要求退费吗?

  律师解答:

  在符合协议约定及法律规定的前提下,未通过考试的学员有权要求培训机构退费。

  “包过班” 的保过协议属于服务合同的一种,双方签订的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对当事人均有约束力。如果协议中明确约定了 “考试未通过则退费” 的具体条件,且学员不存在违约行为,那么培训机构就应当按照协议履行退费义务。若培训机构存在虚假宣传、欺诈等行为(如虚构师资力量、隐瞒考试难度等),导致学员作出错误意思表示报名 “包过班”,学员不仅可以要求退费,还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主张赔偿。

  律师补充:

  为了有效避免在教育培训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退费难”问题以及防范培训机构出现“卷钱跑路”的现象,考生在选择培训机构时,考生要充分了解培训机构的经营状况和市场信誉,不可轻信机构的广告宣传和口头承诺。在签订 “包过班” 协议时,学员应注意明确关键条款。例如,需写明 “未通过考试” 的具体界定(是未达到合格线,还是未被目标院校录取等)、退费的具体比例及时限、双方的违约责任(如机构延迟退费需支付违约金,学员无故退学需承担何种责任等)。若协议中存在不公平的格式条款(如 “无论何种原因未通过考试均不退费”“退费需扣除高额手续费” 等),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五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依法成立的合同,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五百零九条 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

  第五百七十七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