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嘱里有修改痕迹是否会导致遗嘱无效
遗嘱是指遗嘱人生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对其遗产或其他事务所作的个人处分,并于遗嘱人死亡时发生效力的法律行为。在现实生活中,遗嘱的订立和修改较为常见,而遗嘱中出现修改痕迹时,其效力往往成为争议的焦点。
网友咨询:
遗嘱里有修改痕迹是否会导致遗嘱无效?
律师解答:
遗嘱里有修改痕迹不一定会导致遗嘱无效,其效力需根据修改的具体情况、遗嘱的类型以及相关法律规定综合判断。
对于自书遗嘱而言,遗嘱人可以自行修改遗嘱内容,但修改后需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如果自书遗嘱的修改痕迹是遗嘱人本人所为,且在修改部分有其签名和日期,能够证明是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那么该修改是有效的,遗嘱整体依然有效。代书遗嘱、打印遗嘱修改时,除了遗嘱人需确认修改内容外,还需要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且遗嘱人、代书人、其他见证人都要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日期。公证遗嘱的修改则必须通过重新办理公证的方式进行,自行在原公证遗嘱上修改的,修改部分无效。如果遗嘱的修改痕迹并非遗嘱人本人所为,或者不符合相应遗嘱类型的修改要求,那么修改部分可能无效。
律师补充:
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也就是说,当遗嘱被篡改时,被篡改的那部分内容,由于并非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在法律上是不被认可的,不具有法律效力。但这并不意味着整个遗嘱都无效,如果遗嘱中未被篡改的部分,能够清晰地体现遗嘱人的真实意愿,且符合遗嘱有效的其他法定条件,那么这部分内容依然具有法律效力。
继承人伪造、篡改、隐匿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会丧失继承权。但如果情节不严重,或者事后继承人确有悔改表现,被继承人表示宽恕,或者在遗嘱中将其列为继承人,则该继承人不会丧失继承权。依据相关司法解释及司法实践经验,当继承人的篡改行为致使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利益遭受损害,并造成其生活困难时,可认定为情节严重。若篡改行为虽未针对特定弱势继承人,但从整体上对遗嘱内容进行恶意篡改,极大程度改变了被继承人原本的财产分配意愿,破坏了遗产继承的公平性,也可能被认定为情节严重。
【法律依据】
《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四十三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
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欺诈、胁迫所立的遗嘱无效。
伪造的遗嘱无效。
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
第一千一百四十四条 遗嘱继承或者遗赠附有义务的,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应当履行义务。没有正当理由不履行义务的,经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请求,人民法院可以取消其接受附义务部分遗产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