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辩护

家暴行为是否会构成犯罪

  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近年来,家暴相关案件屡见报端,引发社会对家暴行为法律后果的持续关注。

  网友咨询:

  家暴行为是否会构成犯罪?

  律师解答:

  家暴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不能一概而论,需根据行为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等具体情形综合判断。

  若家暴行为造成受害人轻微伤,通常不构成犯罪,公安机关可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施暴者处以拘留或罚款。当家暴行为造成受害人轻伤及以上后果时,施暴者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可以通过报警,由公安侦查,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审判定罪量刑来追究施暴人的刑事责任。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长期、经常性的家暴还可能构成虐待罪。比如父母对子女长期打骂、冻饿,或配偶对另一方持续进行精神折磨和身体侵害,即使单次伤害未达轻伤,但若情节恶劣(如导致受害人精神失常、自杀未遂等),也可能构成虐待罪。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根据伤害后果、伤残等级、手段残忍程度等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律师补充:

  正当防卫的前提是存在不法侵害。不法侵害既包括侵犯生命、健康权利的行为,也包括侵犯人身自由、公私财产等权利的行为;既包括犯罪行为,也包括违法行为。正当防卫必须是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于家暴中的反击行为,能否被界定为正当防卫,其实主要还是看反击当时的情况,是否正在遭到对方的不法侵害。如果家暴行为正在进行,仅仅只是基于反抗对方的家暴行为,可以被认定为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二百六十条 【虐待罪】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被害人没有能力告诉,或者因受到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