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

如何判断用人单位培训性质是属于专业技术培训

  在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培训是提升员工技能、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常见手段。然而,并非所有培训都属于专业技术培训,准确判断培训性质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至关重要。因为这涉及到诸如服务期约定、违约金设定等一系列法律问题。

  网友咨询:

  如何判断用人单位培训性质是属于专业技术培训?

  律师解答:

  专业技术培训是指由用人单位出资,为提高劳动者素质、能力、工作绩效等,实施的有计划、系统的培养和训练活动,目的在于提高劳动者的技术知识和工作效能,使劳动者在培训后能够为单位创造更大的价值。具体特征包括:

  1、专业技术培训的对象往往是经过用人单位严格挑选的特定岗位员工,并非面向全体员工。而职业培训通常面向单位全体劳动者或某一工种的劳动者,具有普及性。

  2、专业技术培训的内容涵盖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且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深度,是特定岗位所必需的高端技能知识。

  3、培训费用有专项支出。专业技术培训通常费用较高,企业需要额外投入资金。这些费用不仅包括直接的培训课程费用,还可能涵盖员工培训期间的交通、食宿、培训津贴等附加费用。

  4、专业技术培训由于内容专业复杂,通常需要劳动者脱产进行集中学习和进修,培训周期也相对较长。

  5、在用人单位通过专业技术培训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情形下,双方通常会签订培训协议。若协议清晰表明培训是为提升员工特定专业技能,且企业为此投入专项费用,约定了服务期等,那么该培训可能属于专业技术培训。

  律师补充:

  用人单位如果为劳动者提供了专业技术培训,可以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及相应违约责任。但是,如果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的培训并非专业技术培训,而是一般的职业培训,则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就此约定的服务期将不会被仲裁机构或法院支持。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二条 【服务期】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