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

单位拖欠工资,个人能否直接起诉

  在日常工作中,工资是劳动者辛勤付出的回报,也是维持生活的基本保障。但现实里,单位拖欠工资的情况时有发生,这让劳动者们忧心不已。

  网友咨询:

  单位拖欠工资,个人能否直接起诉?

  律师解答:

  用人单位应当每月至少发放一次工资。实行月薪制的用人单位,工资必须按月发放;实行小时工资制、日工资制、周工资制的用人单位,应依照约定按小时、按日或者按周发放工资。

  在大多数情况下,劳动争议需要先经过劳动仲裁这一前置程序,不能直接向法院起诉。这是因为劳动仲裁能够快速、专业地处理劳动纠纷,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一个相对便捷、低成本的争议解决途径。然而,在特定情形下,劳动者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劳动者以用人单位的工资欠条为证据直接提起诉讼,诉讼请求不涉及劳动关系其他争议的,视为拖欠劳动报酬争议,人民法院按照普通民事纠纷受理。

  律师补充:

  当劳动者遭遇单位拖欠工资,除了考虑是否起诉,还有多种维权途径可供选择。首先,可以与单位进行协商,尝试通过沟通解决问题。在协商时,注意保留好相关证据,如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以证明曾向单位主张过工资。若协商不成,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有权对单位进行调查,责令其限期支付工资。若单位逾期仍未支付,还可能面临加付赔偿金的处罚。此外,申请劳动仲裁也是重要的维权手段。在仲裁过程中,劳动者需提供能证明劳动关系及工资拖欠事实的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工作证等。若对仲裁结果不服,在规定期限内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四十六条 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