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纠纷

合同当事人无故迟延履行合同义务的怎么办

  合同是确立交易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基石,全面、及时地履行合同是维护交易秩序和实现合同目的的关键。然而,在实际经济活动中,合同一方当事人未能按照约定的时间履行其合同义务,即构成“迟延履行”的情形时有发生。

  网友咨询:

  合同当事人无故迟延履行合同义务的怎么办?

  律师解答:

  1、查看合同约定的处理方式。许多合同中会明确约定,若一方迟延履行,需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合同也可能约定了违约方需赔偿因迟延履行给对方造成的损失。

  2、未约定时的法定救济途径。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在合同仍有履行意义且具备履行条件的情况下,守约方有权要求违约方继续履行合同义务。违约方迟延履行往往会给守约方带来各种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3、如果一方无故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或者无故迟延履行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守约方可以根据规定解除合同。

  律师补充:

  债务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的,债务人可以请求债权人赔偿增加的费用。在债权人受领迟延期间,债务人无须支付利息。

  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免除其违约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零九条 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

  第五百一十条 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相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