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能随意处分未成年人的压岁钱吗
压岁钱是汉族的传统年俗,一般在新年倒计时由长辈将钱装在红包内给晚辈,承载着驱邪避灾、平安健康的美好寓意。从法律角度看,压岁钱本质上属于纯获利益的赠与行为,一旦交付即完成所有权转移,成为未成年人个人财产。
网友咨询:
父母能随意处分未成年人的压岁钱吗?
律师解答:
父母不能随意处分未成年人的压岁钱。
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赠与行为自交付时生效。当长辈将红包亲手交给孩子(或存入孩子名下账户),即完成财产转移。未成年人虽可能无法独立接收现金或管理账户,但只要其接受了他人赠送的压岁钱,财产所有权就归其所有,父母仅享有 “法定代理权”,而非所有权。
父母不能将压岁钱视为 “家庭共有财产” 或 “自己的财产” 随意支配,处分压岁钱需满足 “为未成年人利益” 的核心条件。实践中,父母可以将压岁钱用于未成年人的日常生活开支,如购买衣物、支付学费、缴纳兴趣班费用等,也可以为未成年人财产增值的合理投资,如购买低风险的儿童专属理财产品、存入银行获取利息等。但若将压岁钱用于偿还父母个人债务、购买家庭共用物品(如冰箱、家具)、甚至用于父母自身消费(如买化妆品、旅游),则属于 “非为未成年人利益” 的处分,违反监护人职责的规定,未成年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如另一方家长)可通过法律途径要求返还。
律师补充:
监护是指对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一种民事法律制度。监护人的职责是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当监护人实施严重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的行为、怠于履行监护职责或者无法履行监护职责且拒绝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导致被监护人处于危困状态时,依照法律的规定,其他有条件担任监护人的亲属或组织有权依法申请法院撤销法定监护人的监护资格,指定新的监护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十六条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第二十七条 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