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下断亲协议后还用承担赡养义务吗
所谓"断亲协议",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签订的声明断绝亲属关系、不再履行相互扶养或赡养义务的书面协议。这类协议通常出现在父母与子女关系恶化、兄弟姐妹矛盾激化等情况下,当事人希望通过一纸协议彻底斩断亲情纽带。但这种协议真的能在法律上生效吗?
网友咨询:
签下断亲协议后还用承担赡养义务吗?
律师解答:
基于血缘的亲子关系无法通过协议解除,赡养义务终身不可免除。
根据法律规定,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源于血缘关系与法律规定,是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权益的底线要求,属于 “不可约定免除的法定义务”。断亲协议违背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序良俗,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违反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无论是基于血缘的亲生父母子女关系,还是基于收养的养父母子女关系,都不能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随意断绝。无论是签订《断亲协议》,还是父母主动表示 “不用子女赡养”,也都无法改变这一法定义务的性质。
若父母存在严重过错(如遗弃、虐待子女且情节恶劣),子女可通过法律途径主张减轻赡养义务(如减少赡养费数额),但需提供充分证据证明父母的过错行为,且最终是否减轻需由法院根据实际情况判定,不能自行以 “父母有过错” 为由拒绝赡养。
律师补充:
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具体体现,更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孝敬父母、赡养父母、扶助父母的孝道理念的要求,也是负有赡养义务的子女不可推卸的法定义务。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
【法律依据】
《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七条 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
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