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盒挂人”的行为是否会构成犯罪
“开盒挂人”是指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他人隐私信息(如身份证号、手机号、住址、聊天记录等),并在网络上公开传播,以此侮辱、诽谤或威胁他人的行为。随着网络社交的普及,“开盒挂人”事件频发:从明星、网红到普通网民,均有人因隐私泄露遭受网络暴力,甚至引发自杀、抑郁等严重后果。
网友咨询:
“开盒挂人”的行为是否会构成犯罪?
律师解答:
“开盒挂人”可能构成犯罪。
1、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或者是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行为。
2、诽谤罪。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3、侮辱罪。侮辱罪,是指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贬低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4、寻衅滋事罪。若“开盒”后伴随辱骂、恐吓,或煽动网友对受害者进行 “人肉搜索”“线下围堵”,破坏网络或社会秩序(如引发大量网友攻击,导致受害者无法正常工作、生活,或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则可能构成此罪。
律师补充:
若“开盒挂人”仅涉及少量非敏感信息,且未引发严重危害,可能仅构成民事侵权或行政违法,不涉及犯罪。比如仅公开他人的社交账号昵称、公开的工作单位(如企业官网可查的职务信息),未泄露手机号、住址等私密信息,且未煽动骚扰,仅存在轻微辱骂,这种情况通常属于民事侵权(侵犯隐私权、名誉权),受害者可要求对方删除信息、赔礼道歉;若公开少量敏感信息(如手机号),但未引发大量骚扰,可能构成行政违法。
提醒每一位网民: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言论自由的前提是“不越界、不侵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九十三条 【寻衅滋事罪】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