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

产假期间被安排工作的,工资怎么算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越来越注重员工的福利和权益,而在女性员工生育方面,相关法律法规也越来越完善。生育过程中,产假是保障女职工权益的重要时期。但有时,部分女职工会在产假期间被安排工作,这就涉及到工资该如何计算的问题。

  网友咨询:

  产假期间被安排工作的,工资怎么算?

  律师解答:

  产假期间,女职工依法享有休假的权利,用人单位原则上不得要求其上班。可要是真出现了被安排工作的情况,工资计算就得依据多种因素来确定。

  女职工产假期间有权享有包括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在内的生育保险待遇。同时,劳动者提供劳动的,有权获取工资等劳动报酬。若劳动合同里清晰地写明了产假期间工作的工资计算方式,那就按照合同约定执行。女职工若遇到工资计算不合理,或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支付工资的情况,有权与用人单位协商,若协商不成,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以此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律师补充

  产假,是指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对于未婚先孕的女职工来说,她们有权享受产假。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应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可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产假是法律赋予女职工的权利,即女职工在产假期间有权休息、停止工作。如果用人单位在女职工产假期间安排其工作,侵犯了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女职工有权拒绝。

  【法律依据】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

  第四条 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者解除劳动合同。

  第十二条 女职工劳动保护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权向所在单位的主管部门或者当地劳动部门提出申诉。受理申斥的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诉书之日起30日内作出处理决定;女职工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理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