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纠纷

合同违约方能否主张解除合同

  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合同解除权就是合同当事人依照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享有的解除合同的权利,它的行使直接导致合同权利义务消灭的法律后果。

  网友咨询:

  合同违约方能否主张解除合同?

  律师解答:

  在一定条件下,合同违约方可以主张解除合同。

  当合同出现"法律上或者事实上不能履行"、"债务的标的不适于强制履行或者履行费用过高"以及"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请求履行"三种情形之一时,违约方可以通过诉讼或仲裁方式主张解除合同。

  法律上不能履行‌指的是由于法律规定或者法律变动,导致合同无法按照原定条款执行。例如,合同所约定的内容可能违反了现行的法律法规,或者由于新的法律出台使得原有合同内容变得不合法。‌事实上不能履行‌则是指由于出现了不可预见、不可避免且不可克服的客观情况,导致合同实际上已经无法继续履行。不适于强制履行的债务包括:委托合同、行纪合同、居间合同、技术服务合同、承揽合同、演出合同、出版合同等。履行费用过高的债务‌是指当债务人违约后,如果判令债务人继续履行所需的费用大大超出债权人实际可能获得的价值时,继续履行将变得不经济。

  律师补充:

  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合同因违约解除的,解除权人可以请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主合同解除后,担保人对债务人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仍应当承担担保责任,但是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八十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钱债务或者履行非金钱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对方可以请求履行,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法律上或者事实上不能履行;

  (二)债务的标的不适于强制履行或者履行费用过高;

  (三)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请求履行。

  有前款规定的除外情形之一,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终止合同权利义务关系,但是不影响违约责任的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