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辩护

代替考试罪的定罪标准是怎样的

  在各类考试中,公平竞争是保障人才选拔公正、维护教育与职业发展秩序的基石。然而,代替考试这一作弊行为却如毒瘤般侵蚀着考试的公平性,严重破坏考试的严肃性与权威性。

  网友咨询:

  代替考试罪的定罪标准是怎样的?

  律师解答:

  代替考试罪侵犯的客体为复杂客体,侵犯了国家考试的正常秩序和他人公平参与考试的权益。客观方面表现为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法律所规定的国家考试的行为。“代替他人”,是指冒名顶替应当参加考试的人去参加考试。“让他人代替自己”,是指指使他人冒名顶替自己去参加自己应当参加的考试。“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仅限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所规定的考试。代替考试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代替考试罪的主观方面为故意。无论是替考者明知自己在替他人参加考试,还是应试者有意找他人替自己考试,都体现了主观故意性。如果行为人因误解、受胁迫等非主观意愿因素而参与到代替考试行为中,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构成犯罪。

  律师补充: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下列考试属于“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

  (一)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

  (二)中央和地方公务员录用考试;

  (三)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资产评估师资格考试、医师资格考试、执业药师职业资格考试、注册建筑师考试、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等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四)其他依照法律由中央或者地方主管部门以及行业组织的国家考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八十四条之一 【组织考试作弊罪】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为他人实施前款犯罪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罪】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试题、答案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代替考试罪】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