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如何维权
工资是用人单位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最低工资标准是国家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在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而强制规定用人单位必需支付给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报酬。
网友咨询:
我在一家公司上班,最近发现自己的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感觉很不公平。想问问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律师解答:
如果发现自己的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维权:
1.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明确向用人单位指出其支付的工资不符合法律规定,要求补足差额部分,并注意保留好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相关证据。
2.协商不成,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进行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有权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若情况属实,会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差额部分;如果用人单位逾期不支付,监察部门会责令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3.直接向当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在仲裁过程中,要提供充分的证据,如工资条、银行工资流水、劳动合同、考勤记录等,以证明自己的工资确实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仲裁机构会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裁决用人单位支付差额工资以及可能的赔偿金。
4.劳动者对仲裁结果不服,还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律师补充:
最低工资制度是国家层面以法律形式干预工资分配并保障低收入劳动者基本生活的制度,也是政府调节经济活动、保障劳动者权益、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最低工资标准一般采取月最低工资标准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的形式。月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全日制就业劳动者,小时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
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下列因素: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劳动生产率;就业状况;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法律依据】
《最低工资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本规定所称正常劳动,是指劳动者按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在法定工作时间或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从事的劳动。劳动者依法享受带薪年休假、探亲假、婚丧假、生育(产)假、节育手术假等国家规定的假期间,以及法定工作时间内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视为提供了正常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