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

离婚时都不想要孩子抚养权怎么办

  抚养权是指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或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依法享有的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与义务,是婚姻家庭关系中核心的人身权利之一。

  网友咨询:

  离婚时都不想要孩子抚养权怎么办?

  律师解答:

  离婚时双方都不想要孩子抚养权,法院会对双方进行批评教育,明确告知推诿抚养义务的法律后果,引导双方主动承担责任;若经教育后双方仍拒绝,法院将进入实质判决阶段。

  法律上准予或不准离婚,虽以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作为区分的界限,但亲子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父母仍应承担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照顾、教育的责任与义务,并且必须保障其离婚后为子女提供健康成长的环境。如离婚双方均拒绝抚养子女,未能妥善处理离婚后未成年子女的抚养问题,法院仍应优先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可以依法判决不准离婚。

  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判决抚养权归属。若孩子未满2周岁,原则上判决由母亲抚养(除非母亲存在严重疾病、虐待子女等不适宜抚养的情形);若孩子已满2周岁不满8周岁,法院会综合双方的经济收入、居住条件、教育背景、陪伴时间等 “有利于子女成长” 的因素判决(如收入稳定、有固定住房的一方更易获得抚养权);若孩子已满8周岁,法院会优先尊重孩子的真实意愿,同时结合双方条件综合判定。如果双方经济条件相当、居住环境相近,且孩子适应能力强,法院可能判决“轮流抚养”。

  律师补充:

  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抚养费的数额,可以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以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以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以依据当年总收入或者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