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

婚内财产协议如何签订才具有法律效力

  "婚内财产协议"是指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就婚前或婚后财产的归属、管理、使用、收益、处分以及债务清偿等事项达成的书面协议。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婚姻观念转变,此类协议的签订率逐年上升。

  网友咨询:

  婚内财产协议如何签订才具有法律效力?

  律师解答:

  1、签订协议的双方必须是合法夫妻,且均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若一方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如患有严重精神疾病),则无法独立签订协议,需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处理,但实践中法定代理人签订的婚内财产协议通常难以被法院认可。

  2、意思表示真实。协议必须是夫妻双方自愿签订,不存在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等情形。

  3、协议约定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详细列明财产范围、权属状态、分割方式等关键信息。常见的无效内容包括:约定 “限制离婚自由”、“剥夺子女抚养权”、“处分他人财产”等。

  4、协议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口头约定不具有法律效力,且协议需由双方签字并注明签订日期,若有条件,可留存双方签字时的照片、视频等证据,避免后续一方否认签字真实性。

  律师补充:

  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夫妻约定财产双方主体须为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约定的意思表示必须自愿、真实,约定的内容不得超出夫妻财产的范围,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若夫妻双方约定财产归属,可以办理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

  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需要的证明材料:

  1、当事人身份证明材料:身份证、户口簿等;

  2、当事人结婚证;

  3、相关财产证明材料;

  4、约定书或协议草稿;

  5、公证员认为应当提供的其他证明材料。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五条 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的规定。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夫或者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相对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者妻一方的个人财产清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