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以后有属于自己的个人财产吗
所谓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共同取得的财产,通常由双方共同共有;而夫妻个人财产,則是指归夫妻一方个人所有、不因婚姻关系成立而转化为共同财产的财产。随着人们财产形式日益多样,婚后是否仍有个人财产,以及如何界定个人财产,逐渐成为大众关心的焦点。
网友咨询:
结婚以后有属于自己的个人财产吗?
律师解答:
结婚以后有属于自己的个人财产,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了夫妻个人财产的范围,并非婚后所有财产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婚后个人财产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夫妻一方的婚前财产,不管是动产还是不动产,是有形财产还是无形财产,只要合法取得,就依法受到法律保护。夫妻一方的婚前财产,不会因婚姻关系的延续而自动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
2、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具有人身专属性,因此也属于个人财产。
3、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同样属于个人财产。
4、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如个人衣物、书籍、首饰等,也属于个人财产。
5、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需要注意的是,界定婚后个人财产需结合具体证据,如婚前财产的购买凭证、人身损害赔偿协议、遗嘱或赠与合同等,若证据不足,可能会被认定为共同财产。因此,夫妻双方在婚后应注意保留相关财产凭证,明确财产归属。
律师补充:
婚前财产公证能够明晰婚前财产的归属,为婚姻生活筑牢财产权益的防线,有效规避婚后可能产生的财产纠葛。婚前财产公证需要提前准备的重要材料有:个人的身份证明,如身份证、户口簿,已婚夫妻办理财产公证需要带上结婚证;与约定内容有关的财产所有权证明,如房产证、未拿到产权证的带购房合同和付款发票;婚前财产协议书,一般涵盖双方的姓名、性别、职业、住址等个人基本情况;财产的名称、数量、价值、状况、归属等。准备好上述材料后,双方必须共同亲自到公证处提出公证申请,填写公证的申请表格。公证申请被公证员受理后,公证员就财产协议的内容进行审查。
经公证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该项公证的除外。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对公证书的内容有争议的,可以就该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三条 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
(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