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辩护

精神病人犯罪,能否免除刑责

  刑事责任是指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主刑和附加刑两刑事责任包括照刑事法律的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具体表现为犯罪分子有义务接受司法机关的审讯和刑罚处罚。刑法规定: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网友咨询:

  精神病人犯罪,能否免除刑责?

  律师解答:

  精神病人犯罪的刑责认定,核心围绕“刑事责任能力”展开。精神病人犯罪的处理方式是若是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若是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犯罪的,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承担刑事责任。实施暴力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经法定程序鉴定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的,可以予以强制医疗。

  律师补充:

  司法鉴定是判断精神病人责任能力的唯一法定依据,鉴定内容重点审查“作案时的精神状态”(而非案发后的状态),包括:疾病类型及严重程度、作案时是否处于发病期、疾病与犯罪行为的因果关系(如是否因幻觉支配作案)、辨认和控制能力是否受损及受损程度。鉴定意见需经庭审质证(控辩双方可对鉴定机构资质、鉴定依据提出异议),若有充分证据反驳(如提供行为人作案前的聊天记录,显示其曾预谋犯罪),法院可不予采信,重新委托鉴定。

  司法实务中应依据司法精神病鉴定关于行为人属于限制责任能力及其等级、程度的鉴定结论,结合犯罪行为的性质、危害程度和行为人的其他个人情况,根据罪责刑相适应进行综合分析,具体裁量。

  【法律依据】

  《刑法》

  第十八条 【原发性精神病人】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自陷醉酒】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