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案取保候审后的结局
取保候审后大部分的结局主要有以下几种:
撤案/不起诉:如果案件存在证据不足、情节显著轻微不构成犯罪,或者查明当事人根本没有犯罪事实等情况,公安机关可能会撤销案件,检察院也可能作出不起诉决定。比如开封李xx因拒不执行判决被刑拘,律师抓住“事实不清”关键点,37天成功取保,最终检察院撤案。
缓刑:如果检察院审查后认为构成犯罪且需要判处刑罚,但符合缓刑条件,如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无重大不良影响,就会向法院提起公诉,并通常会建议适用缓刑。例如东莞李某帮人取现10万涉嫌诈骗,律师以“无主观故意”辩护成功取保,最终缓刑结案。
实刑:检察院起诉后,法院经审理认为当事人的行为构成犯罪,且不符合适用缓刑或其他非监禁刑的条件,就会依法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等实刑。像上海某公司高管受贿取保一年,庭审时发现隐匿证据,当庭收监判八年。
长期挂案:取保候审最长12个月,但有些案件可能会一挂就是三年,处于反复补侦等状态,形成“隐形羁押”。比如浙江张先生因涉黑被取保,案件反复补侦,直到律师申请解除才重获自由。
国家赔偿:如果当事人被错误羁押后取保,通过申诉等途径最终可能获得国家赔偿,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不足1%。例如河北赵某被错误羁押后取保,律师坚持三年申诉,最终获赔2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