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辩护

心理学在刑事辩护中的应用

勾宗珍律师,不仅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颁发的A证律师执业资质,而且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二级心理咨询师、一级社会工作师和三级婚姻家庭咨询师职业资格。

同时具备这些执业(职业)资格的律师了了无几!律师具有这些复合型执业(职业)资质,在办理律师业务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勾宗珍律师说,心理学在刑事辩护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建立信任与有效沟通

辩护律师通过心理学技巧(如共情倾听、非语言观察)与当事人建立信任关系。初次会见时,律师需关注当事人的情绪状态(如恐惧、焦虑),通过温和的语言疏导负面情绪,同时引导其主动提供案件关键信息‌。例如,经济犯罪案件中,律师通过心理安抚使当事人稳定情绪并主动陈述案情细节‌。


二、心理评估与策略制定

‌当事人心理状态分析‌

评估被告人的认知能力、情绪稳定性及受审能力,判断其是否具备有效辩护条件。例如,对重性精神障碍被告人,需结合心理学理论分析其行为动机,并设计适配的诉讼辅导方案‌。

‌证人心理干预‌

通过心理学方法分析证人的记忆偏差、感知可信度,辅助交叉质证策略的制定‌。


三、庭审心理博弈

‌法庭辩论心理效应‌

辩护词设计需考虑法官、陪审团的心理接受度,利用叙事心理学原理构建有利于当事人的事实框架‌。例如,通过锚定效应引导法庭关注关键证据‌。

‌被告人陈述引导‌

对存在自我否定倾向的当事人,律师需运用认知行为疗法矫正其消极认知,帮助其理性参与庭审‌。


四、程序性心理支持

‌供述合法性审查‌

运用供述心理学分析审讯过程中嫌疑人的畏罪、侥幸等心理障碍,识别刑讯逼供风险,为非法证据排除提供依据‌。

‌量刑协商心理策略‌

通过当事人心理画像技术,评估其社会危险性,协助制定认罪认罚协商方案‌。


五、职业心理素养要求

辩护律师需具备情绪管理、压力调节等心理韧性,以应对高强度辩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