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交通事故后怎样判定管辖法院
在日常出行中,交通事故时有发生,给当事人带来身体伤痛、财产损失的同时,也可能引发一系列法律纠纷。
网友咨询:
发生交通事故后怎样判定管辖法院?
律师解答:
当事故双方就赔偿等问题无法达成一致,需要通过诉讼途径解决时,确定管辖法院就成为摆在当事人面前的首要问题。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作为一种特殊的侵权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由“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因铁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请求损害赔偿提起的诉讼,由事故发生地或者车辆、船舶最先到达地、航空器最先降落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侵权结果发生地。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律师补充:
选择不同的管辖法院,对当事人的影响较为显著。一方面,涉及到诉讼成本问题。若当事人选择距离自己较远的法院起诉,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交通费、住宿费等用于参加诉讼。另一方面,管辖法院的不同可能导致赔偿数额有所差异。因为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被抚养人生活费、丧葬费等赔偿项目的计算标准,是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或者职工月平均工资等标准来确定的。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相关标准存在较大差距。
在确定交通事故案件的管辖法院时,当事人需要综合考量多种因素,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最有利于维护自身权益的法院进行起诉,从而在后续的诉讼过程中,降低成本,争取到更合理的赔偿结果 。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
第二十九条 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三十条 因铁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请求损害赔偿提起的诉讼,由事故发生地或者车辆、船舶最先到达地、航空器最先降落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