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

发生交通事故后驾车离开又返回的,是否算逃逸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交通事故逃逸案件也呈上升趋势,严重扰乱了正常的交通秩序。“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责任,驾驶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以及潜逃藏匿的行为。

  网友咨询:

  发生交通事故后驾车离开又返回的,是否算逃逸?

  律师解答:

  认定逃逸需同时满足主客观两方面要素:客观上要有离开事故现场的行为;主观上要有逃避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行政、刑事责任)的故意。单纯的离开现场并不必然构成逃逸,关键要看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有逃避责任的意图。

  判断是否构成逃逸应重点考察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离开现场的原因。若因惊慌、恐惧等一时情绪反应离开,但很快冷静后主动返回,与蓄意逃避责任有本质区别。第二,离开的时间长短和距离远近。短暂离开且主动迅速返回,通常难以认定具有逃避责任的主观故意。第三,返回后的行为表现。主动报警、配合调查、积极赔偿等行为,可反证最初离开并非为逃避责任。

  律师补充: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先由承保机动车强制保险的保险人在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承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予以赔偿;仍然不足或者没有投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由侵权人赔偿。

  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该机动车参加强制保险的,由保险人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机动车不明、该机动车未参加强制保险或者抢救费用超过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需要支付被侵权人人身伤亡的抢救、丧葬等费用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后,其管理机构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

  【法律依据】

  《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