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泽坤律师:15508163888

劳动合同到期处理不当也要赔偿双倍工资!遇到这3种情况如何处理?

时间:2019-11-15 05:32:31

在司法实践中,在劳动争议案件中,建立劳动关系而不依法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现象十分普遍,导致了双倍的工资补偿。

这种纠纷的表现之一是,虽然劳动合同到期,但用人单位并不知道,劳动者也没有向用人单位提起劳动合同的续签,从而导致了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书面劳动合同,很容易发生双倍工资的赔偿纠纷,给用人单位带来巨大的风险。

劳动合同到期有三种情况

续订、续订和终止

今天,让我们逐一分析它们。

由于篇幅很长,您可以根据顺序直接下拉到感兴趣的内容。

1

续订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一段时间的劳动合同。合同期满,用人单位根据需要评估是否需要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可以与用人单位续签劳动合同。

一、[/s2的更新条件/]

(一)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10年的;

(二)用人单位首次实行劳动合同制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已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10年,距法定退休年龄不满10年的;

(三)连续订立两份定期劳动合同,无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情形的,续订劳动合同。

法律规定,劳动者符合上述条件的,用人单位有义务与其续订劳动合同。因此,按照法律的特殊规定,用人单位需要严格执行法律的规定。劳动者非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可以要求用人单位为非法解除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或者续订劳动合同。

二。更新流程

为了延长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劳动合同,首先应与雇员协商法律规定和雇主的单方意愿。劳动合同期满前,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协商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同意续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及时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避免不签订劳动合同而出现双倍工资的法律风险。

三。续签劳动合同的注意事项

1。劳动合同续签期限?

劳动合同即将到期的劳动者,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同意继续签订劳动合同的,应当在劳动合同到期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最迟在劳动合同到期后一个月内签订劳动合同。因为根据《劳动合同法》第 82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以上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支付劳动者月工资的两倍。

劳动合同期限是劳动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人单位决定与劳动者续订劳动合同的,应当确定续订劳动合同的期限。用人单位符合上述应当续订的条件的,应当与劳动者无限期续订劳动合同。如属上述可续签的情形,用人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劳动合同期限。

2。当员工拒绝续签合同时会发生什么?

劳动合同即将到期时,用人单位通知劳动者续订劳动合同时,有时劳动者不愿与劳动者续订劳动合同而拒绝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可以向劳动者发出终止劳动合同的通知,终止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并按照法律规定及时处理后续事宜。因劳动者提议不续签劳动合同,不得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

3。与[/S2/特勤人员续签劳动合同时的注意事项]

与外国人、港、澳、台人员续签的劳动合同期限不得超过就业许可证的期限

与接近退休年龄的劳动者续签劳动合同不得超过法定退休年龄。

2

[/S2分机/]

延伸是法律的一项特殊规定,可分为法律延伸和约定延伸。

这里应该提醒的是,雇主可能不需要签署另一份劳动合同来续签合同。但是,如果合同没有续签,雇主需要签署另一份符合法律规定的劳动合同。否则,将存在不签订双倍工资劳动合同的法律风险。

1。职业病人或疑似职业病人到期后如何处理?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二条 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在工作前、工作中、工作后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

离岗前未经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根据第49条 ,在诊断或医学观察期间,雇主不得终止或终止与疑似职业病患者的劳动合同。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这两种情况,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和《劳动合同法》的精神,用人单位一般不允许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2。女雇员在怀孕、分娩和哺乳期间到期?

《妇女权益保护法》第27条 规定,任何单位不得因婚姻、怀孕、产假、母乳喂养等原因降低女雇员工资、解雇女雇员或单方面终止劳动(就业)合同或服务协议。但是,除非女职工要求终止劳动(就业)合同或服务协议。所谓怀孕是指妇女怀孕的时期。产妇一词指的是妇女分娩的时期。产假一般为98天,[/小时。哺乳期是指从婴儿出生到生命第一年的时期。根据本条规定,只要妇女在怀孕、分娩和哺乳期间,雇主不得根据本法第40条和第41条 的规定单方面终止劳动合同。

3。对于在本单位连续工作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满55岁的人员?

考虑到老年工人对企业的贡献较大,再就业能力较低,政府和社会越来越关注这些弱势群体。因此,该法加强了对老年工人的保护,包括如果工人连续十年在 的用人单位工作,则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首次实行劳动合同制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10年,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 10年的,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连续在本单位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满5年的,不得依据本法第四十条和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4.1《工会法》第18条 规定:专职工会主席、副主席或基层工会成员的劳动合同期限自其被任命之日起自动延长,延长的期限相当于其被任命的期限。兼职董事长、副董事长、委员自任职之日起未履行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期限自动延长至任期届满。但是,任职期间除严重个人过失或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外。

4.2《集体合同规定》第28条 款:在员工谈判代表履行职责期间,劳动合同期限届满的,劳动合同期限自动延长至谈判代表履行职责完成时。用人单位不得终止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的;

(二)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三)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职工协商代表履行协商代表职责期间,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不得调整工作。然而,《集体合同条例》属于部门规章,在实践中仍存在争议。

4.3《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七条 规定:劳动合同期满,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约定的服务期尚未届满的,劳动合同应当延长至服务期届满;如果双方另有约定,以协议为准。

3

终止

一、终止合同的法律条件

1,到期和终止

2。工人享受退休福利

中国工人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大致有两个条件:第一,工人达到退休年龄(男性60岁,女性50/55岁);第二,个人缴款的累计年数已达到15 年,或个人缴款和视为缴款的累计年数已达到15年。

根据现行基本养老保险条例,职工达到退休年龄是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的前提,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基本上可以覆盖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情况。

如果劳动者达到退休年龄但不能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目前存在争议。

3。工人死亡或被[/S2人民法院宣布死亡或失踪/]

4。根据法律,雇主被宣布破产

5。雇主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决定提前解散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第十三条规定:“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因用人单位经营期限届满,劳动合同不能继续履行,人民法院应当支持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请求。”这进一步改善了雇主主体为支付经济补偿而消失的情况。

二。终止程序

1,终止前通知

劳动合同的终止是一种辞职。像其他辞职程序一样,员工需要得到通知。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前,不同地方对劳动合同终止前提前30[/小时通知员工的要求有不同的做法。例如,有必要立即通知雇员需要支付代替通知的工资。

正常情况下,所有当地法律法规都要求提前30天通知终止。如有违反,应支付通知费。这种规定具有法律依据,因为在2008年 之前,劳动合同的终止条件可以约定,从保护劳动者的角度来看,用人单位应当履行事先通知的义务。

然而,《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劳动合同的终止仅限于法律情形,因此似乎没有必要重新确立提前通知的义务。此外,代替通知的付款没有法律依据,除非是疏忽解雇。因此,在目前的就业实践中,如果不考虑雇员离职的终止,雇主可以在终止前的任何时候通知终止决定。

2。离职后没有继续就业的确认。(公司发出终止通知,员工没有离开)

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后,劳动和资本都没有继续就业的明示性质,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后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原因是《劳动合同法》的终止条件是合法的。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到期是一种法律情形。由于已经终止,劳资双方的劳动权利和义务得到了合法的清算,不存在隐含的延续问题。如果双方继续保持雇佣状态,可以确定劳动关系继续存在,但在劳动关系框架下,如果用人单位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应当依法支付双倍工资差额。由此可见,劳动合同期满后,劳资双方未明确继续雇佣的行为应定义为延续劳动关系下的新劳动合同。

三。终止费用

1,正常成本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到期终止劳动合同,这是终止劳动合同的正常费用负担。《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除非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改善劳动合同约定续订劳动合同,且劳动者不同意续订。同时,《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也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终止支付经济补偿金。由此可见,法律采用了“除外”的表述,涵盖了劳动合同依法终止后,用人单位最大限度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况。

2,非法成本

非法终止的两种主要情况是未授权的终止条件协议和忽视合法延伸的单方面终止。对于雇主的非法终止,最直接的是双重赔偿。此外,劳动者有权要求赔偿并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反对雇主非法终止劳动合同。如果选择继续履行劳动合同,雇主应赔偿争议期间损失的时间。

4

写在的末尾

最后,我想提醒所有人力资源人员,当他们的劳动合同即将到期时,必须及时按照相关条件处理,记住不要放他们走。

更有效的方法是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合同管理账户”,对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的相关信息进行统计,以达到动态管理劳动合同签订和到期的目的。

免责声明:非本网文中提及到:“杜泽坤”或四川蜀仁律师事务所的信息,皆为来自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站长邮箱:531014023@qq.com,站长将在收到邮件12小时内删除。

在线咨询

在线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