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泽坤律师
手 机:15508163888
微 信: 15508163888
时间:2019-11-02 14:21:27
通常,一旦判决在审理案件并宣布判决后生效,法院将积极执行判决。有能力执行但不执行判决的人可被视为拒绝执行判决或裁定,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 并且,根据不同情况,将接受有期徒刑的处罚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客体是人民法院的正常活动。 人民法院是代表国家行使司法权的唯一机关。它对各种案件的判决和裁定是代表国家行使司法权的具体形式。 一旦判决和裁定生效,它们将具有法律的效力。当事人和负责执行的机关、单位都必须坚持执行。 即使他们有不同意见,他们也只能根据法律的有关规定提出上诉,不得抗拒执行。 捍卫这种有效判决和裁决的权威就是捍卫法律和法律制度的权威,也就是捍卫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客体是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具有执行内容和效力的判决、裁定法律
这里有两个意思:
(一)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和裁定 判决是人民法院审判后对案件实质问题作出的决定。裁定是人民法院在诉讼或者判决执行过程中,就程序性和一些实质性问题作出的决定。 人民法院作出的拒绝执行判决、裁定的判决、裁定,包括人民法院在刑事案件、民事案件、行政案件、经济案件等中作出的判决、裁定。 但是,从审判实践来看,它主要是拒绝执行民事案件、经济案件和行政案件的判决和裁定。至于刑事案件的判决和裁定,很少可能拒绝执行。
(2)执行内容已经发生的判决或裁定法律 所谓有效判决和裁定,包括超过法定上诉和抗诉期限但未上诉或抗诉的判决和裁定,以及终审判决和裁定。 至于尚未生效的判决和命令,由于依法执行的条件尚未具备,自然不会有拒绝执行的问题。
人民法院主持达成的调解协议生效后,是否会成为拒绝执行判决或裁定的对象?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调解协议送达当事人后,与生效的判决、裁定具有同等效力,由人民法院执行。 因此,考虑到立法精神和司法实践的需要,有效调解协议也可以成为拒不执行判决或裁定罪的客体。在自诉案件、刑事民事案件和经济案件中,凡拒绝执行法院主持达成的有效调解协议的,也可作为拒绝执行判决或裁定的罪行受到处罚。
综上所述,在实践中,在法院宣告判决后,一些拒绝接受判决或对法院的公正性有疑问的人将拒绝执行判决,这可能导致被认定犯有拒绝执行判决或裁定的罪行,并可能接受有期徒刑的处罚。 因此,如果你对一审判决不满意,你可以在法定时限内及时上诉,必要时找专业律师介入。
免责声明:非本网文中提及到:“杜泽坤”或四川蜀仁律师事务所的信息,皆为来自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站长邮箱:531014023@qq.com,站长将在收到邮件12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