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泽坤律师:15508163888

保健品投资≈变相理财?真相是……

时间:2021-03-31 10:30:15

  沉迷购买保健品,过度相信保健品对身体健康的作用,这是现代社会中不少老年人的“执念”,于是就有人看到了这种“商机”,借着推销保健品的名义对老年人进行诈骗。

  近期,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嘉定法院)就审理了一起由保健品投资引发的诈骗案。

  多年来,张奶奶都有服用保健品的习惯。2015年,她结识了某保健品公司员工小李,小李能说会道,总是满面笑容,一来二去张奶奶就成了他的熟客。

  2017年的一天,小李突然找到张奶奶,告诉她自己已经从保健品公司出来单干了,并动员张奶奶以后可以直接找他买保健品,不必再经过公司,他会给张奶奶更优惠的价格。

  张奶奶不疑有他,第一次就从小李那里订购了四千九百余元的保健品,但小李收钱后却未将保健品交给张奶奶,而是称其先帮忙保管,待张奶奶家中保健品都吃完后再给她。没过多久,小李再次动员张奶奶买保健品并先后收了她八千元左右的现金,同样还是以帮忙保管的借口没有给张奶奶任何保健品实物。

  2019年,小李再次联系张奶奶,这次他没有再向张奶奶销售保健品,而是声称当初帮张奶奶保存的那些保健品已经转手卖给了他人,并从中赚了不少差价,但对方还要再买两千多元的保健品才会一次性付清钱款。一听自己买保健品居然还能赚到钱,张奶奶满心欢喜,当即按照小李的要求再次给了他两千多元用于购买保健品。

  自此之后,小李就以保健品投资理财为由,多次动员张奶奶,每次从她那里拿走几千元不等的钱款,但从未给过张奶奶任何收益。而每每张奶奶问起,小李都以会想办法帮她要回来为由搪塞。由于小李一直表现得对张奶奶关心有加,时常对她嘘寒问暖,为她买油买面,因此张奶奶虽然一直没有拿到小李所谓的保健品投资收益,但还是相信了小李的一面之词。

  2017年到2020年间,小李不断编造着保健品投资的谎言,甚至还以带张奶奶出去旅游为由让张奶奶为其垫钱,而张奶奶不仅多次应小李要求给钱,还将家中的各种金饰拿给了小李让其变现,一直沉浸在小李帮她投资保健品的理财幻境中不明真相。

  张奶奶先后给小李现金十几万元和价值数万元的金银首饰用于所谓的投资,直到小李突然消失不见,张奶奶才幡然醒悟发觉被骗,于是到公安机关报案。

  2020年6月

  小李被公安机关抓获并采取强制措施,后被检察机关依法提起公诉。

  2020年9月

  上海嘉定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小李当庭表示认罪认罚,对自己实施诈骗的事实供认不讳。

  原来,2016年小李从保健品公司辞职后,并没有独立经营保健品生意,而是在外面打工。因为沉迷网络赌博,他很快就欠下了高额债务,无力还钱的他想到了七十多岁的张奶奶,于是利用张奶奶对他的信任,精心编造了一系列说辞,设计了这场“保健品投资”的骗局。小李表示对自己诈骗张奶奶的行为深感后悔,但他骗得的钱款已经在赌博中挥霍一空,目前没有能力退赔。

  上海嘉定法院审理后认为

  被告人小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已触犯刑律,构成诈骗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小李诈骗老年人财物,应当酌情从重处罚;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可以从轻处罚;认罪认罚,可以从宽处理;结合被告人小李诈骗作案的具体手段、时间、次数、后果、赃款的用途及其有劣迹等,依法判处被告人小李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罚金人民币二万八千元,并责令被告人小李退赔被害人张奶奶人民币二十万元

  看似诱人的保健品投资理财实际上是一场空,小李深陷赌博泥潭,偏离正常生活和工作的轨道,走上犯罪道理;而张奶奶轻信小李的说辞,沉迷于发财的幻想,最终竹篮打水。

  面对眼花缭乱的保健品和投资理财产品,老年人往往兴致盎然但缺乏鉴别能力;面对热情洋溢的推销员,老年人往往感到亲人般的温暖而丧失了应有的警惕。

  同时我们也呼吁广大年轻人要对年迈的父母加以关照,贴心的子女是父母身心健康的良药。

免责声明:非本网文中提及到:“杜泽坤”或四川蜀仁律师事务所的信息,皆为来自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站长邮箱:531014023@qq.com,站长将在收到邮件12小时内删除。

在线咨询

在线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