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泽坤律师
手 机:15508163888
微 信: 15508163888
时间:2021-03-18 10:30:10
3月1日
《刑法修正案(十一)》开始施行刑事责任年龄下调至12周岁
而近日爆出6岁男童遭13岁少年杀害案件引发社会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关注
官方案件通报
据@勉县发布 ,2月17日,陕西勉县勉阳街道某社区男童王某失踪。
经侦查调查,现已查明:作案人杨某(男,13岁)、被害人王某(男,6岁),二人系同组邻居。2月17日18时许,杨某趁家中无人之际,将王某诱骗至自己住处加害并藏尸。目前,案件正在办理。
此前,被害男孩王某的父母曾表示,在儿子的遗体上看到多处伤痕。王某的母亲在其发布的一篇网帖中称,“从小孩遗体可以看出,凶手当时手段十分毒辣,情节恶劣至极,小孩所受的摧残与痛苦难以用文字来表达。”
类似案例
未成年人杀未成年人,此案并非首例。
2019年10月20日,13岁大连男孩蔡某某将在同小区内居住的10岁女孩小淇杀害,并抛尸灌木丛。据悉,琪琪死于失血过多,她的胸腔和腹腔被蔡某用一把折叠水果刀,捅了7刀。
由于当时蔡某某未满 14 周岁,未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因此公安机关依据《刑法》第十七条第四款之规定,依法对蔡某某进行三年收容教养。2020年1月3日,小淇的家属对蔡某某及其家人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蔡某某等人赔礼道歉,并进行相应赔偿。
警方表示,对蔡某某收容教养三年已是目前法律框架内最严厉的措施。
近几年出现多起未满14岁成为未成年犯罪“护身符”的案件,加之对收容教养能否真正起到惩戒作用的疑虑,公众对降低刑责年龄的呼声一直高涨。
是否承担刑事责任?
3月1日起,《刑法修正案(十一)》施行,刑事责任年龄下调至12周岁。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2·17”案件中,这名13岁的作案人将承担刑事责任?
答案是:不,他很可能不承担刑事责任。
《刑法》第十二条【刑法溯及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
刑法适用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从旧兼从轻原则。从旧兼从轻原则,是指除了对非犯罪化(除罪化)、弱化惩罚或有利于行为人的规定之外,刑法不得有溯及既往的效力。用最简单的话理解就是:“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
所以,即使《刑法修正案(十一)》下调了刑事责任年龄,也只是对今年3月1日以后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的,依据刑法第十七条的规定追究其刑事责任。
而对今年3月1日之前,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的,只能适用当时的刑法规定,不能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
《民法典》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
作案人侵犯了男童的生命权,考虑到其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应由其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而作案人本人或被安排收容教养。
该案件以相关部门的最终处理结果为准。
家庭教育不可缺位
少年犯罪,看似是孩子的惹事,其实更多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未成年犯罪,父母有着不可推脱的责任。
无知与未成年
不能成为任何人的保护伞,
不能成为伤害他人的的借口。
希望每一个家长都能以身作则、多多管教,
真正承担起父母的责任。
同时要将心理教育、法治教育
纳入家庭教育中,
教导孩子不要伤害他人,尊重生命。
免责声明:非本网文中提及到:“杜泽坤”或四川蜀仁律师事务所的信息,皆为来自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站长邮箱:531014023@qq.com,站长将在收到邮件12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