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泽坤律师
手 机:15508163888
微 信: 15508163888
时间:2019-11-10 06:30:47
导读:贴牌加工(或称定牌加工)是涉外贸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合作方式,贴牌加工的产品进入的是与加工地完全没有交集的市场,但因之所产生的商标纠纷却不在少数。本文就涉外贴牌加工行为的相关商标侵权问题予以整理,供读者参阅。
法信·相关案例
法信·相关观点
1.涉外定牌加工行为 涉外定牌加工是指,境外委托方提供商标,委托我国境内加工方加工产品并将商标印刷在加工产品上,并将产品全部返回境外委托方销售,境外委托方向境内加工方支付加工费的贸易方式。 在涉外定牌加工中,比较常见的问题是境外委托方持有的商标已经在我国境内由其他人登记注册,于是境内的商标权人便主张委托定牌加工的商品构成对国内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侵犯。对此争议的解决可以从商标专用权的本质寻找答案。商标专用权是指商标权人对其注册商标在核定使用的商品或服务上进行专有使用的权利。商标法保护商标专用权并不是保护特定的商标符号本身,而是特定标志识别经营者的商品或服务的能力,进而防止消费者在认牌购物时发生混淆或误认。 而且,商标专用权具有地域性,只在登记注册的地域范围内有效。在涉外定牌加工中,虽然国内的加工方将与国内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贴附在加工的商品上,但由于这些商品全部销往国外,并不在我国境内销售,国内消费者根本无从接触到这些商品,也就不可能存在将定牌加工的商品与国内商标权人的商品发生混淆、误认的可能,并不会对国内商标权人的权益造成损害。因此,国内企业接受国外客户委托贴牌加工,加工后的商品全部销往国外的,并不会侵犯国内商标权人的权利。 (摘自《商标纠纷诉讼指引与实务解答》,许伟基主编,法律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 2.定牌加工的商标侵权 可能引起商标侵权问题的定牌加工应包含以下构成要件: (1)境外的委托人在本国或者销售地国拥有真实有效的商标权或者商标使用权; (2)国内有人注册了与委托人相同的商标或者近似的商标,且定牌使用的商品类别与国内注册商标核定使用的类别相同或者类似; (3)境内的加工方完成加工贴牌后的商品全部交付给境外的委托方,不在我国境内进行销售。可见,定牌加工中的商标侵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基于商标权的地域性特点而在国内、国外均存在同一标识的商标。 我们认为,国内企业接受定牌加工委托,使用国外商标权人商标并仅销售到委托方所在国家的行为,不会导致混淆、误认或欺骗,因而应认定为不构成商标侵权。 但如果国内定牌加工企业取得了国外委托方的委托生产的订单,却未取得或不能提供国外委托方对于国外商标的权利授权证明。也就是说,加工企业疏于履行合理的审查义务,则需要承担停止侵权的民事责任。对于损害赔偿部分,由于所有产品并未进人中国市场,在实践中通常被工商等行政机关查扣,没有对国内注册商标权人造成实际损害,故只需要承担原告为制止侵权支付的合理费用。另外,如果国内定牌加工企业既无订单,也没有国外商标的合法授权,则无疑应承担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 (摘自《知识产权审判精要》,沈志先主编,法律出版社2010年11月出版)
法信·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当前经济形势下知识产权审判服务大局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
18、完善有关加工贸易的司法政策,促进加工贸易健康发展。认真研究加工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抓紧总结涉及加工贸易的知识产权案件的审判经验,解决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完善司法保护政策,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妥善处理当前外贸“贴牌加工”中多发的商标侵权纠纷,对于构成商标侵权的情形,应当结合加工方是否尽到必要的审查注意义务,合理确定侵权责任的承担。
免责声明:非本网文中提及到:“杜泽坤”或四川蜀仁律师事务所的信息,皆为来自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站长邮箱:531014023@qq.com,站长将在收到邮件12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