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泽坤律师
手 机:15508163888
微 信: 15508163888
时间:2019-11-08 09:32:21
都知道遗嘱的重要性,生前如果不写好遗嘱,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很多麻烦。
那么,怎么写遗嘱才有效呢?遗嘱是不是必须公证?今天小编和大家一起来看看相关法律是怎么规定的:
遗嘱的定义
遗嘱,是遗嘱人生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对自己个人的财产以及其他事务,例如身后事的处理进行处理。
遗嘱在遗嘱人死亡时发生效力。遗嘱人在死亡前可以对遗嘱加以变更、撤销。
首先,遗嘱的形式需要符合法律规定,对应的就是公证遗嘱、代书遗嘱、自书遗嘱、录音遗嘱、口头遗嘱5种遗嘱形式需要符合法律规定,相关介绍在小律的往期文章里有推送。
除了遗嘱的形式外,遗嘱必须满足以下5个实质要件:
1、遗嘱人须有遗嘱能力
遗嘱能力,是指遗嘱人可以依法设立遗嘱,自由处分自己财产的行为能力。立遗嘱是民事行为的一种,根据我国《继承法》规定,遗嘱人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如果遗嘱人在立遗嘱时不具备完全行为能力,即使遗嘱人后来有了相应的行为能力,遗嘱也无效;
如果遗嘱人在立遗嘱时具备完全行为能力,即使遗嘱人后来没有了行为能力,遗嘱也是有效的。
2、遗嘱中所处分的财产须为遗嘱人的个人财产
遗嘱人立遗嘱时所处理的财产必须为个人财产。如果遗嘱人以遗嘱处分了属于国家、集体、或者他人财产的,相关遗嘱部分无效。
实践中最常见的就是,夫妻一方在立遗嘱时可能会侵犯另一方的财产权,所以在立遗嘱前需要明确,财产是属于一方财产,还是共同财产。
3、遗嘱须是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遗嘱内容必须是遗嘱人的真实表示。如果遗嘱人是在受到胁迫、欺骗时所立的遗嘱,遗嘱无效。另外,伪造的遗嘱也无效,遗嘱被篡改的部分也属于无效。
对于最容易受到质疑的自书遗嘱:如果自书遗嘱在没有相反证据,明是为胁迫情况下作出时有效。如主张遗嘱人非真实自愿需要主张举出证据,如视听资料,证人证言等。
4、遗嘱不得取消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继承权
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遗嘱人虽然可以通过遗嘱自由处分自己的财产,但是有一项强行性规定:遗嘱应当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
如果遗嘱人在遗嘱中取消了缺乏劳动力且无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继承权,那么,遗嘱相关条款是无效的。
实际操作中,如果遗嘱人违反上述条款,那么无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可起诉至法院,法院在处理时,会为该继承人留下必要的遗产,剩余部分参照遗嘱的内容就行分配。
5、遗嘱须不违反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德
遗嘱人所立遗嘱的内容,如果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或者是有违反社会公德的,也不能有效。
例如,之前有案例,丈夫将自己的遗产赠与长时间同居的“小三”,妻子起诉至法院,这部分内容被视为无效。
综上,遗嘱并不一定需要公证,但是得满足以上5个实质要件。
免责声明:非本网文中提及到:“杜泽坤”或四川蜀仁律师事务所的信息,皆为来自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站长邮箱:531014023@qq.com,站长将在收到邮件12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