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泽坤律师
手 机:15508163888
微 信: 15508163888
时间:2025-05-09 12:01:14
在房屋租赁市场中,中介机构作为连接房东与租客的桥梁,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一些不良中介为谋取利益,冒充房东与租客直接签订合同,这种行为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更可能给租客带来法律风险。
网友咨询:
我在租房时遇到中介冒充房东跟我签了合同,现在发现被骗了,这样的合同还有效吗?
律师解答:
根据《民法典》规定,合同有效的要件包括:当事人具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
合同欺诈是以订立合同为手段,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中介冒充房东签订租房合同,属于欺诈行为。根据规定,受欺诈方有权请求撤销合同。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表见代理,是指被代理人的行为足以使第三人相信无权代理人具有代理权,并基于这种信赖而与无权代理人实施法律行为的代理。若中介行为构成表见代理(如持有真实房产证复印件、长期代收租金等),合同可能被认定为有效。
律师补充:
构成合同欺诈行为一般必须具备以下要件:欺诈人有欺诈的故意;欺诈人实施了欺诈行为;被欺诈人因欺诈而陷入错误;被欺诈人因错误而为意思表示。欺诈人实施欺诈行为后,受欺诈人未陷入错误或者所发生的错误内容并不是欺诈造成的,不构成欺诈。被欺诈人虽因欺诈行为陷入错误,但并未作出意思表示的,不能认为构成欺诈。当事人订约时没有欺诈故意,而在实际履行合同时实施了欺诈行为的,该合同不属于可撤销合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七条 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免责声明:非本网文中提及到:“杜泽坤”或四川蜀仁律师事务所的信息,皆为来自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站长邮箱:531014023@qq.com,站长将在收到邮件12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