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泽坤律师:15508163888

为了向父亲要钱仿造判决书,仿造判决书犯法吗

时间:2022-12-11 10:30:08

魏某向其父亲要债还钱,谎称被法院判决赔偿欠款。未获取信任从蓝某处购得一枚法院电子公章,并购一份民事判决书样本,在蓝某的指导下魏某使用p图软件伪造一份民事判决书。随后魏某父亲到法院询问案件信息情况,经法院查询判决书为假。

魏某伪造民事判决书,违法吗?

本案中,蓝某以买卖为目的向魏某出售伪造的法院公章,并指导魏某如何做一份民事判决书,魏某也是想用这份伪造的民事判决书欺骗父亲要钱,二人构成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

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往主观方面只能出于直接故意,间接故意和过失不构成犯罪。法律规定,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因此法院最终判决二人拘役三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

魏某和蓝某成立共同犯罪吗?

答案是成立。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

1、必须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2、共同犯罪人主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

3、共同犯罪人在客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为。

4、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客体。即共同犯罪人的犯罪行为必须指向同一犯罪客体。

魏某从蓝某处购得法院电子公章,并在蓝某的指导下伪造一份民事判决书,两人有共同的犯罪故意。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八十条,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免责声明:非本网文中提及到:“杜泽坤”或四川蜀仁律师事务所的信息,皆为来自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站长邮箱:531014023@qq.com,站长将在收到邮件12小时内删除。

在线咨询

在线律师